卡夫卡变形记当你睡醒变成了甲虫,被家

时间:2023-3-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一,人变成甲虫的故事

卡夫卡的这本《变形记》是一部20世纪西方文学的超级经典,讲有这么一个人,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你看,就这么一句话,听起来好像普普通通的,但哥伦比亚大作家,《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当他17岁的时候,第一次翻开卡夫卡的《变形记》,刚读到这第一句话,他就惊呆了,小说竟然可以这么写。那按照加西亚·马尔克斯成名以后的说法,少年时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给他带来的这次震惊,就是他文学生涯的开窍时刻,这种前所未有的“卡夫卡式”风格使他受益终生。

卡夫卡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卡夫卡式”风格确实已经成了最高文学境界的一个代名词。哪个作家写作,如果能够写出“卡夫卡式”风格,那就是一种大师范儿的表现,而在卡夫卡一生的创作当中,《变形记》这部他20多岁的时候写成的经典作品,正是“卡夫卡式”风格正式形成的里程碑之作。故事中这个名叫格里高尔的人,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接下来的生活会怎么样呢?下面,我就马上带你进入这个故事,咱们一起来看看人变成甲虫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后续故事。

先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这个莫名其妙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他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从事推销员工作,整日在外面奔波,工作压力非常大。格里高尔和父亲、母亲、妹妹一家四口共同生活,除了格里高尔,其他三个人现在都没有固定收入。格里高尔一个人赚钱养家,特别不容易,一天一天地咬牙挺过来。没想到,突然有这么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了。格里高尔所住的这个房间很小,本来感觉就很压抑,这时候一下子变成这么个样子,他当然更压抑了。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过呢?自己变成大甲虫这件事到底该怎么跟家里人交代呢?格里高尔越想越焦虑,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很长时间,醒过神来,一看表,发现早已经过了上班时间。格里高尔的情绪猛然之间从压抑焦虑跳到了恐惧,自己肯定没办法上班了,怎么办?

偏偏这个时候,外面门铃响了,格里高尔一听门铃声,更害怕了,心里想:“会不会是公司派什么人来?”是不是呢?确实来的就是格里高尔所在公司的人,这可真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格里高尔所在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亲自到他家询问情况,问格里高尔的家人,说你家格里高尔为什么不按时上班?那你想啊,格里高尔的父母和妹妹当然都很尴尬了,在外面大声喊,催格里高尔赶快起床去上班,别懒了。格里高尔无奈之下,想尽办法挪动身体打开房间的门,想要跟大伙儿解释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呢,办公室主任只看了一眼,就哇地一声吓跑了。父亲、母亲和妹妹看到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一下子也都蒙了。母亲一度昏倒在地,父亲暴跳如雷,挥舞着手杖,把格里高尔赶回了自己的房间。

格里高尔的家人看着他变成了这么一副样子,可是呢,不管怎么说,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活活饿死吧?那从此以后呢,给格里高尔送饭这件事就由妹妹来负责了。妹妹来送饭的时候,一般都先敲敲门,格里高尔听到了,就躲起来,妹妹把饭送进来,走了以后他再出来吃。最开始,妹妹给格里高尔送来了一盆鲜香的牛奶,可是格里高尔的消化系统和味觉器官都已经变成昆虫模式了,上前一闻牛奶,就感觉一阵恶心。虽然他又渴又饿,却怎么也喝不下,哺乳动物的食物已经完全不合他的口味了。后来,妹妹发现了这一点,她就换食谱了,给格里高尔准备了烂菜叶子,变质了的奶酪,还有一些臭骨头,上面沾着乱七八糟的陈年调味料。然而这些食物,还就真对上格里高尔的口味了,狼吞虎咽地连吃带舔,发出嘶嘶的叫声,表示自己很开心。不过呀,吃着吃着,时间一长,总是这几样,格里高尔也就吃腻了,胃口越来越不好,吃得越来越少,后来患上了厌食症。

两个月过去了,有这么一天,妹妹产生了一个想法,觉得应该把格里高尔房间里阻碍他爬行的家具都搬走,尤其是橱柜和写字台,尽可能给格里高尔空旷的空间,让他自由自在地爬。按说这个想法也还是挺好的,而且母亲这次在儿子出事以后,也第一次进入了他的房间,帮着女儿一起搬家具,格里高尔还是像以前那样躲了起来,怕吓到母亲,他在那里想:“她们只要把长沙发给我留下就行了,因为沙发底下是我最常待的地方。”这个房间里还挂了一幅画,格里高尔非常喜欢这幅画,怕母亲和妹妹把画也拿走,就爬上了墙,用自己的身体盖住了那幅画,这就是在表示,这个留给我吧。

结果呢,母亲在搬家具的时候,一不留神就看到了在画上趴着的大甲虫,一下子就吓晕过去了。妹妹赶紧找急救药,不小心一只药瓶从手里掉在了地上,摔碎了,一块碎玻璃飞起来,正划到格里高尔的脸上,而且有腐蚀性的药水也溅了他一身。整个屋子全乱了,父亲也赶了过来,气急败坏地拿一只苹果朝格里高尔砸了过去,使得力气非常非常大,苹果砸中了格里高尔的后背,把甲虫壳都打出了裂缝,苹果就嵌在了格里高尔的身上,那个样子真是惨极了。

那在这次搬家具事件以后呢,又过了一个多月,家里面为了增加点收入,就把一间房子租了出去,租给了三个房客。有这么一天,在客厅里面,妹妹在拉小提琴,父亲、母亲和三个房客静静地欣赏音乐。格里高尔在他的房间里也听到了琴声,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了,缓缓地爬了出来,一直爬到妹妹脚下。格里高尔有一个愿望,想让妹妹到自己的房间里,专门给自己拉上一段小提琴,如果这个梦想能实现的话,那他真是死而无憾了。可就在这时候,有一个房客突然看到了这只大甲虫,然后一切就又都乱了,整个屋子一团糟。三个房客不但退了房,还口口声声说要提出起诉,要求赔偿他们的精神损失。

经历了这么一个事件,父亲、母亲、妹妹更不能忍受格里高尔了,尤其是妹妹,这次放出了狠话,说:“我不会再把这个丑东西当成自己的哥哥啦,咱们必须把他甩掉,才能正常过日子。”而与此同时呢,在另一个房间里,格里高尔已经气息奄奄了,第二天凌晨,塔楼上的钟敲了3下,窗外有一丝微弱的光亮照进来,格里高尔的头耷拉到地板上,他死了。过了不长时间,大甲虫的尸体被发现了,家里人劳烦一个打扫卫生的老妈子把死甲虫清理走了,然后呢,三个人,父亲、母亲、妹妹也开始放松心情,设计起了未来的生活。

好,以上就是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记》故事的情节梗概。整个故事的气质比较阴冷,这里设想出了这么一种极限境地的问题,说如果有这么一家人,其中某个家庭成员变形了,变成了非人类的形态,那么其他家庭成员还会对他保持亲情吗?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对亲情这种人类高级情感的一种终极拷问,那按照卡夫卡这个故事给出来的事实来看,似乎作者的立场相当悲观,那就是认为亲情经不起极限境地的终极拷问。你看故事里面的爸爸、妈妈和妹妹,这三个人物面对着亲人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这件事,他们的态度从整体上讲是不再把格里高尔当成亲人了,所以读这个故事,越读越让人感到悲凉,好像人生的意义变得虚无了。

其实呢,作者卡夫卡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是遭遇到了某种人生的虚无感。他和自己家人之间的关系此时降入了冰点,卡夫卡的父亲是个非常强势的父亲,强调家长的权威,要求儿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卡夫卡上大学,本来想念文学专业,可是父亲认为念文学没用,应该学法律,卡夫卡就只好念了法律专业,后来成为法学博士。毕业以后,卡夫卡的工作也是父亲帮他找的,把他安排在了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卡夫卡热爱文学,业余时间写小说,他父亲对此特别看不惯,觉得这小子太不实际,没正事儿。父子俩矛盾越积越深,终于在这个时候大爆发了。

在这场父子冲突当中,卡夫卡的母亲站到了老伴儿一边,而平时和卡夫卡最贴心的妹妹现在也倒戈了,投靠了父亲。卡夫卡一气之下,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后来还是用文学的方式抒发了苦闷,写出了小说《变形记》,把生活中的父亲、母亲和妹妹就当成了小说人物的原型,而那个不幸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呢?可以说是他本人假想的一种自我化身。卡夫卡是在通过这个故事表达对自己家人的一种不满,他想说什么亲情都是靠不住的,一切都是浮云,所以说,《变形记》这个故事就有了这么一种阴冷悲凉的气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卡夫卡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只有20几岁,非常年轻,对人生和人性的看法比较情绪化,他这种对亲情所做的极限境地终极拷问也比较偏激。实际上,卡夫卡的家庭生活是不乏温情的。他30多岁的时候患上了肺结核,在年前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肺结核属于不治之症,卡夫卡去德国柏林治病疗养,父母和妹妹省吃俭用,定期给他汇款,寄去各种生活用品,让远在他乡病魔缠身的卡夫卡时时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有一次他收到家里寄过来的白糖,激动得难以自已,说自己真想回家跟父亲一起好好喝一次啤酒啊。所以你看,读《变形记》这个故事,在体验那种亲情拷问残酷的同时,你也要尽量跳出来,不要过分被作品阴冷悲凉的气质限定住,其实作者本人也还是有相信亲情的一面的。

现在呢,咱们就要说回到这一讲刚开头提到的“卡夫卡式风格”这个问题了。《变形记》这个故事在主题处理上不能算是十分深刻,比较简单化,格里高尔家里面的三个亲人形象,尤其是父亲形象,处理得过于漫画化,并没有承载很深的人性内涵。作为一部小说,《变形记》真正了不起的地方还是在于它的风格,在于它正式奠定了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卡夫卡式风格”。这也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佩服最惊叹的地方,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

下面我就带你来好好领略领略《变形记》中所体现的“卡夫卡式风格”的精髓所在,那这种风格,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以这么讲,那就是用清晰、精确、冷静的笔调来讲让人无比震惊的事情。你想啊,正常情况下,如果发生了某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比如说,就像这个故事里所讲的,一个人一觉醒来竟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太可怕了吧?那讲述这件事的话,讲起来是不是就很容易语调特别高亢,感叹词特别多?可是在卡夫卡这里,再可怕的事情,也就是很正常地在那里给你讲,没有什么感叹词,发生了什么,有了什么感觉,如实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而正是这样的如实记录,反而会产生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比那种大声呐喊的方式有力量多了。接下来呢,我就结合作品,给你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先看这么一段,故事一开头,讲格里高尔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甲虫了,之后是怎么一种情况呢?你要注意了,作者并没有表达什么情绪,说什么:哇,太可怕,太吓人之类的话,而是用清晰、精确、冷静的语调描写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样子,他是这么写的:“格里高尔仰卧着,稍稍一抬头,就看见自己一个圆拱形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许多只小腿,细得十分可怜,都在他眼前乱七八糟地舞动着。”咱们看这里的描写,写一只大甲虫仰着身子的样子,主要看到的就是肚子,圆拱形的,棕色的,还分成了好多好多块弧形的硬片,直接把图像给出来,让你看得一清二楚。至于那些胡乱舞动的小细腿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人刚变成甲虫,还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才出现了这么一种样子。那这个画面就给得特别具体明确,不带情绪,没有惊叹号,把实际情况摆在那里,人变成甲虫之后的那种可怕的感觉自然而然就带出来了,这就是地道的“卡夫卡式风格”。

接下来,咱们再来看一段篇幅长一些的描写,就是咱们前面故事梗概里讲到的格里高尔所在公司办公室主任来访那一段。格里高尔用尽全力挪动身体出了房门,把办公室主任给吓跑了。父亲暴跳如雷,无情地驱赶变成大甲虫的儿子回屋去。那格里高尔就往回退了,什么样子呢?你看作者是这么写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还根本没有练习过后退,所以退得非常非常慢,他现在其实是可以转身的,可是呢,做转身的动作很费时间,他担心父亲会不耐烦,会狠狠地对着自己的后背或者脑袋给上致命一击。于是,惊恐之下,格里高尔一面侧过头去瞅着父亲,一面尽可能快速地调转身子,想让父亲明白自己是想赶快离开。好不容易格里高尔蹭到了门口,卡到门上怎么挤也进不去,他的一侧身体已经擦伤了,滴出了液体,在门上留下了很难看的斑点,悬在空中的一部分身体,数不清的细腿在胡乱地踢着。这时候,父亲从背后使劲推了他一把,算是助了格里高尔一臂之力。终于进屋了,只是流了很多很多的血。”你看,以上这段描写,写甲虫后退、转身、挤进门的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活动,还是不带情绪,没有惊叹号,就是把整个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这样呢,“卡夫卡式风格”就又显示出了力量,笔调清晰、精确、冷静,把可怕的东西含在里面,让你读起来感觉到惊心动魄。

最后,我再带你来看看格里高尔生命最后一天的最后一次转身动作。卡夫卡描写这个动作,把自己的独特风格演绎到了极致。这一天,父亲、母亲、妹妹谈话的时候,突然发现格里高尔又爬出来了,就在他们身边,父亲这次并没有大喊大叫,只是微微举起双臂,向格里高尔示意,让他赶快滚回自己的屋里去。那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适应以后呢,格里高尔的转身技术本来已经练得很纯熟了,可以很快速地做出转身动作,但是现在他这么一转身,才发现出问题了,原来父亲砸在他背上的那只苹果已经腐烂了,背上的伤化了脓,伤口很严重,所以转起身来非常艰难,不得不用脑袋来帮忙。

格里高尔多次抬起头来,并且用头撞击地面,以这样的方式他才最终完成了转身动作,然后使劲爬、使劲爬,爬了好长时间,才爬回到自己的门口。他这时费尽力气,扭过头来看了一眼,看到母亲此时已经睡着了。你看,这不但是格里高尔的最后一次转身,也是他对家人的最后一次深情回望。作者在这里面没有做任何煽情描写,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他那种清晰、精确、冷静的笔调去写。这样呢,就写出了一种极致的“卡夫卡式风格”。卡夫卡就是用这样的风格,确立了他在整个20世纪文坛的王者地位。

故事将近结尾的时候,讲格里高尔死了以后,全家人见到了大甲虫的尸体,都是百感交集。这时候母亲招呼妹妹,让女儿到自己房间里来一下,商量一点事情。请注意,在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交代,说母亲讲话的时候,脸上挂出一丝忧郁的笑容。咱们仔细分析一下“忧郁的笑容”这个表达,“忧郁”这个词儿和“笑容”这个词儿,感觉上是不是很不搭,可是作者偏偏就把它们组合到了一起,组合成了这么一种表达。是不是母亲那种百感交集的心理状态就都在“忧郁的笑容”里面表达出来了,而作者用的这一招呢,是属于修辞学上的高级技法,叫做“矛盾修辞法”。

题外话,这篇故事的结尾,写格里高尔悲惨地死去了,他家里的人甩掉这个大包袱,开始筹划未来新生活,看起来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结尾,但是作者卡夫卡完成作品之后,却反复讲过,说他对这种结尾处理非常不满意,这么写太俗了。那究竟该怎么写才不俗,才更高级呢?卡夫卡最终也没有想出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案。那在他创作的其他很多作品里,卡夫卡尝试过开放式结尾的写法,他写的三部长篇小说,其中包括最有名的《城堡》,甚至干脆就不写结尾了,三部长篇都没最终收尾。所以你看,如何结尾这样的常规写作技术问题,哪怕对于卡夫卡这样的超级大作家来说,也是一道很难解的难题。

第二,这部小说讲到了一种人变成甲虫的极限境地,而极限境地这个概念,对于进入卡夫卡的文学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笔下很多描写极限境地的名篇,例如《在流放地》《地洞》《饥饿艺术家》等等,精彩指数其实都并不亚于《变形记》,也特别推荐你延展阅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yhrm.com/jbzl/123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