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店头条 中医认为,孩子的身体问题多源于脾胃,因此十分重视孩子脾胃方面的疾病。脾与胃的关系,是阴阳相合,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相互协调。 主要症状1、脾虚:呕吐、泄泻、水肿、出血、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2、胃虚:(分胃气虚、胃阳虚和胃阴虚): 胃痛、呃逆、噎嗝、消渴、呕吐; 西医的急慢性胃炎、小儿厌食症、消化功能紊乱、溃疡病等。 3、脾胃均虚弱: 腹泻、大便稀溏、粪便颜色比较淡,同时没有臭味,偶有一些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等。 中成药推荐按照中医理论,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依靠脾胃功能来完成,儿童由于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充足,胃内酶的功能还不完善,因此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如果父母的喂养方式不当,容易造成小儿脾胃虚弱。 (1)芪斛楂颗粒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益气固表,消食导滞。用于改善小儿脾胃气虚、脾失健运症引起的厌食、偏食、汗多、大便不调、易感冒。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七岁以内一次10克,七岁以上一次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感冒时不宜服用。 (2)小儿麦枣片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食积不化、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嚼服。三岁内小儿一次2片;三岁至五岁一次3片;五岁以上一次4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婴幼儿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感冒时不宜服用; 糖尿病患儿禁服; 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腹胀重、腹医院就诊。 (3)山麦健脾口服液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行气和胃。用于饮食积滞所致的小儿厌食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婴幼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感冒时不宜服用; 长期厌食、医院就诊。 (4)小儿腹泻宁糖浆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泻之功效。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胀腹痛、纳减、呕吐、口干、倦怠乏力、舌淡苔白。 用法用量:口服。10岁以上儿童一次10毫升,一日2次;10岁以下儿童酌减。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婴幼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呕吐腹泻后舌红口渴,小便短赤者慎用; 腹痛泄泻严重或有脱医院就诊。 (5)醒脾养儿颗粒 功能主治: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躁盗汗、遗尿夜啼。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1袋(2克),一日2次;一岁至二岁一次2袋(4克),一日2次;三岁至六岁一次2袋(4克),一日3次;七岁至十四岁一次3~4袋(6~8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腹胀重、腹医院就诊。 联合用药推荐方案一:小儿腹泻宁糖浆+复方胰酶散+丁桂儿脐贴(外用) 小儿腹泻宁糖浆 成分有党参、白术、茯苓、葛根、木香、广藿香、甘草等,没有抗菌的药品,联合用药相对安全。 丁桂儿脐贴 健脾温中,散寒止泻。外用,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复方胰酶散 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及营养障碍等。抗菌药、铋剂、鞣酸、活性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肠球菌,故不能合用。 方案二:醒脾养儿颗粒+蒙脱石散+复方丁香开胃贴(外用) 蒙脱石散 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但本品不作解痉剂使用。 复方丁香开胃贴 健脾开胃,燥湿和中,调气导滞。适用于由脾胃虚弱或寒湿困脾所致的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嗳气欲呕,腹痛肠鸣的辅助治疗。 其他推荐脾胃虚弱的患儿很少有饥饿感,这是因为脾胃气机不畅。中医治疗这类病症除了用药之外,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1.消导法 消除积存的宿食,常用药是神曲、山楂、鸡内金、麦芽等。 2.补脾、胃法 常用茯苓、白术、苡米、莲肉、芡实等,用以温补脾胃以祛虚寒。 温馨提示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所以,脾胃虚患者饭后可以适当地散散步。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yhrm.com/jbjs/114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