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家喻户晓。关于六味地黄丸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北宋神宗年间,太子赵煦(就是后来的宋哲宗)患了泄痢,虽经太医们多方治疗,却总不见效。最后,竟出现了抽搐,宋神宗非常着急。这时,长公主向神宗推荐山东的钱乙。 钱乙被召来之后,经过仔细诊察,处了“黄土汤”的方子。就是用黄土三升,加水煮沸后取汁去滓,趁暖服下。众人不解,不料太子服后症状大减,不日痊愈。 神宗在金銮宝殿召见钱乙及太医,问及黄土汤的治病原理。钱乙答道:“太子所患,乃走水之疾,以土制水,故得其平。另外,我进宫时查看以前用过的处方,皆合医理,太子的病已去十之八九,我再略加疏导,即已痊愈。”神宗听他回答的合情合理,又谦让不贪,毫无争功诿过之意。龙颜大悦,封其为太医局的医丞(相当于院长)。 钱乙当了太医丞,众位太医虽然表面上尊重钱乙,但背后却并不服气,认为不过是巧合而已。 有一次,钱乙开了一张方子,即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治疗小儿因肾虚导致的“五迟”(小儿囟门迟闭、立迟、行迟、齿迟、语迟等)。这个方子其实是脱胎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有位太医看到,以为抓住了把柄,以求教的名义问钱乙:“您的方子少了两味药吧?原方还有附子、肉桂,您忘记了吗?” 钱乙微微一笑道:“我并没有忘记,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是给大人用的。小儿乃纯阳之体,如果用附子、肉桂的壮阳药,只会加重内热,有升阳动风之弊,所以我去掉了这两味药,这是六味地黄丸。”这位太医听了,连说佩服。 这个方子被钱乙的学生闫孝忠记录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钱乙也被尊为“儿科之祖”。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曾经的小儿用药,现已成为滋阴补肾的常用药,名气竟大过了金匮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熟地黄补肾、山药补脾、山萸肉补肝,同时用泽泻泻肾浊、茯苓渗脾湿、丹皮清肝火,三补三泻,药性平和。主要用于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等。 金匮肾气丸有附子、肉桂,能温阳补肾,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尿频、水肿等证。 声明 朱曦琴中医师幼承庭训,执业后先后跟随多位民间身怀绝技的名老中医拜师学习,尽得真传。为振兴中医,弘扬国粹,感谢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患者、朋友们的支持,朱曦琴中医师特别为大家奉献出已做分类整理的近百种疾病的中医秘方,藏方、及我的临床验方,秘方,方便大家查阅,此方都是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方子。并非网络非专业人士流传的偏方,土方!一般只需要诊断清楚,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药方,都会收到很好的疗效,可以放心使用!在此朱曦琴中医师对您的默默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了广大患者的健康,我会更加努力,感恩一路有你! 免费查询中医秘方点击本文标题下,“祖传奇效秘方”中科医院曝光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