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由道格拉斯精神卫生研究所进食障碍项目(EDP)HowardSteiger博士主导的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患病时间越长,他们越可能出现“障碍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相关文章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EatingDisorders》 当甲基化改变,基因表达也随之改变,由此基因调控的表达特征也相继改变。换句话说,甲基化改变可导致情绪反应、生理功能和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女性AN长期患病与更明显的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有关,从而影响焦虑、社会行为、不同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免疫和外周组织器官。 进食障碍项目负责人,麦吉尔大学精神病学教授Steiger博士说:“这些发现帮助阐明进食障碍不是关于外在形象担忧或抚养不周的结果。在患病人群中,它们表现出环境影响的真实生物效应,因此导致机体被锁定在过度节食的状态。” Steiger博士说:“我们已经知道进食障碍,一旦形成,经年累月有变的更加顽固的趋势。这些发现指向作用于全身生理和神经系统功能的身体机制,这可能是许多疾病长期影响的基础。总之,他们指出让人们在疾病发展早期尽快的得到有效的治疗,这点很重要。” 探索重要问题 这项研究的结果揭示出:表观遗传学机制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神经厌食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作用,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的结果。果真如此的话,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厌食症状缓解与甲基化水平正常化(或复原)相符吗(和这些效果可以为更多的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线索吗)?道格拉斯研究所进食障碍项目将目前工作调整到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上。 相关参考:见网页版 医脉通译自:NewresearchunderlinestheimportanceofgettinghelpbeforechronicitysetsinMedicalXpressFebruary8, 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