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孩子积食会引发的耳鼻喉疾病

时间:2022-7-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文/杋依校/子衿

婴幼儿积食,被中国儿科专家称为百病之源,一般30~60天发病一次,86%的6个月至6岁的孩子都有积食症状。积食又称“食积”、“积滞”、“疳积”,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多发生于婴幼儿。

小儿积食症状:睡觉时不停地翻动,有时还会磨牙;肚子胀、肚子疼;胃口明显变小,食欲不振;早上起来有口臭、舌苔又厚又白、鼻梁两侧发青。这些症状我们都是知道的呀,但小儿积食和耳鼻喉疾病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跟着东济堂·耳鼻喉科明家--李莹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

李莹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东济堂坐诊时间:周四全天

教授、硕士生导师,五官学科主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河南省劳动力伤残鉴定专家等荣誉称号。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在我临床的经验中,经常会提醒家长们这句话,为什么呢?因为小儿内热容易外感娇寒。儿科很多孩子,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积食和外感,因为儿童发育的特点是:脏腑娇嫩,行气未充,非常容易脾常不足,肺常不足。

脾常不足呢,是因为孩子体内各项机能未发育健全,因为孩子吃的东西不能完全消化或消化困难,肠胃里停留的食物在密闭的空间里发酵后发热,这样就容易导致积食。孩子积食不能怪孩子体质差,相反呢,是家长的责任。很多家长总是生怕孩子吃不饱、不够营养,每顿都会像填鸭一样喂养饮食尚不能自控的宝宝。结果,反而加重宝宝脾胃的负荷,损伤脾胃,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久则成积食。

肺常不足呢是因为孩子的免疫力没有发育完全,有的时候并不是病态的免疫力低下,这个时候容易外感。如果孩子没有积食,则外感的次数会少很多。积食容易内热,内热遇寒则容易外感。所以我经常和孩子家长说,你看着孩子吃的很多,家长很高兴。但有没有想过,看着孩子吃进去的食物所产生的能量,用来消化食物本身都不够,再吸收这么多额外的食物,脾胃是运转不过来的。

积食会引起耳鼻喉器官常见疾病:

〈咽喉〉

最常见的积食会导致孩子产生内热,引发咽喉疼痛。再者,婴幼儿食道较短,如果吃的太多,平躺以后会出现胃食管反流。所以,有的家长可能会在孩子入睡后看到他频繁的吞咽情况,还会出现咬牙、翻腾的症状。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来晚上睡觉大脑皮层是一个抑制的状态,应该睡觉很安稳。可孩子吃的过多,胃里食物消化不安生,一直在加班运作,大脑就平静不下来,胃里翻腾,反复吞咽,孩子就会出现闹夜、频繁夜醒的情况。所以呢,家长再看到这样的症状就要注意,喂养不要过量,控制孩子饮食。

当然有少部分孩子也不排除有鼻后滴漏现象(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或者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内炎性分泌物可以经鼻后孔和咽部流入或吸入肺内,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鼻窦炎、鼻炎的时候,孩子的浓鼻涕会倒流。

〈耳朵〉

感冒可引起中耳炎,因为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有些孩子呢,除了有积食外感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脸红耳朵红的现象,耳朵疼。为什么呢?因为积食的内热向上熏蒸就会产生一定的气血阻滞,产生中耳炎。解决方向就是消积食,积食消了内热自然就没有了。

〈鼻子〉

长时间反复积食外感,会增加孩子患鼻炎的几率。还有就是耳朵与鼻子相通的一个器官-咽鼓管,它的特点就是短、宽、平、直,由于孩子小,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如果此时孩子积食导致外感流涕较多,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气浪冲击鼓膜你会觉得耳朵里面响,反复擤鼻涕就会反复冲击鼓膜,因此会导致耳鸣耳朵里面疼痛,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李莹老师温馨提示:

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再有,哺乳的姿势也可导致婴幼儿中耳炎。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如果鼻塞,还可以揉迎香穴哦!

小编总结:

看完李莹老师的分析,小编不得不说今天又长知识了,以后绝不让杋妹再多吃。小编送大家一句自创的顺口溜做个纪念:不积食、内热少,患上外感几率小!各位家长,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小编会搜集更多的干货给你们,有时间再接着聊哦!

现在小编要跟老板请假,开着火箭带杋妹去做做小儿推拿消食去咯!

药香传承·千年不变的中国味儿

东济堂中医馆

育儿

嘿,宝爸宝妈!为啥别人家的娃比你娃长的高?

干货

冻哭人的三九天,不懂“规矩”要吃亏。

干货

守卫你脾胃的援军已经抵达战场。

纪实

传统中医药文化“唤醒”记。

干货

为什么一到冬天身体就会瘙痒,而且越挠越痒?

东济堂新晋中医明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yhrm.com/jbyf/11646.html
------分隔线----------------------------